夏季养生多吃苦
https://www.toutiao.com/i6301497377022804481/
夏季养生多吃“苦”
中国经济网 2016-06-29 14:28:09
6月21日是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四季中最长。“通过四时养生,古来就有,一年四季各有养生之道。”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中医科主任李长生介绍道,对此《内经》中有较为完整的记载,即应“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就是说我们养生应顺应时令,以时节作为命令。”
本报记者 陈晓丽
防暑热:
多吃百合、西瓜、黄瓜,不过度贪凉
“夏季养生要从防暑热做起,因为气温比较高,我们全身的毛孔都处于打开状态,出汗非常多,容易造成体内水分的大量流失。”李长生表示,中医认为,出汗过多容易伤阴,损耗元气,具体可表现为精神不振、浑身乏力,好几天可能都感觉休息不过来。
因此,可以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例如百合、西瓜、黄瓜、木耳等,都可以起到清热养阴的作用。
“在运动方面尤其要注意,夏季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容易中暑。”李长生认为,老年人可以选择相对缓和的运动方式,例如打太极、散步等,年轻人可以游泳,不过都要注意适度而行。
山东省交通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辛凯旋提醒道:“在炎炎夏季,不少人喜欢喝啤酒来降温解暑。不过喝酒不适合作为消暑的饮料,啤酒饮用过量将对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都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辛凯旋表示,还要注意不要饮用过多冷饮,否则不仅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引起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还会导致身体整体机能受损,包括头疼等症状。
防暑湿:
湿气重影响脾胃运化,可多吃薏米、豆类等
“一般在7月初到8月这段时间,不仅热,雨水也比较多,经常感觉闷得透不过气来,因此,夏季养生防暑湿也是其中的重点。”李长生表示,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可以运化水气。
如果湿邪过重就会影响其运化功能,人也会感觉肚子胀、恶心、大便溏稀、不愿吃饭等。同时,湿气过剩还会导致原有的慢性疾病复发,例如关节疼痛、疥疮、湿疹、脚气等,都会受影响。暑湿还可能导致暑湿型感冒,主要是由于出汗过多伤阴所致,表现为口渴、心烦、头晕、面色发黄等。
因此,可以多吃写祛湿的食物,例如薏米、红小豆、绿小豆、白扁豆、黑豆等,平时可以选择几种食材煮稀饭,或者加上适量甘草熬水喝。
养阳气:
多吃苦味、温热性食物,保持良好睡眠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阳气都从体内浮到体表,阳气在外,因此,要尤其注重保护阳气,顺应自然界温度变化。”李长生指出,如果春夏阳气没有保护好,很可能会把一些疾病带到秋冬季节。因此,夏季在注意避暑之外,还要适当吃些温热的食物,“很多地方都讲究夏季吃羊肉,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也有助于养护阳气,“夏天白昼延长,夜晚较短,我们也可以顺应自然规律,与冬天作息规律相比,可以稍微晚睡早起一些。”
“夏季很多人都有午休的习惯,没事儿的时候特别容易睡上一两个小时。”辛凯旋认为,“在传统中医看来,其实午休并不是好的睡眠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是中医奉行的养生原则,特别是夏天,白天阳气盛,而睡眠属阴,午休时阳不能迁于阴,睡醒往往一身大汗,身体感觉更疲惫。如果确实感到疲劳,也可以小睡半个小时以内。”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很容易感到心烦气盛,在心理上首先要学会调节情绪,尽量以平静的心态在热中取静、燥中求安。在饮食上,李长生建议多吃酸味和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和酸梅汤,“苦味入心,夏天心火旺,可以清热养心。酸味食物则可以生津,互相搭配可以生津止渴、促进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