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谈小暑养生
https://www.sohu.com/a/155979634_456081
名老中医李长生谈小暑后养生
2017-07-10 16:56
阳历七月七日,农历六月十四,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小暑的到来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今年的小暑不同的是,正好撞上“三伏天”,期间正逢“三伏天”的“初伏”(7月12日入伏)。三伏天,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俗话说,“进入小暑,上蒸下煮!”,外加上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 “桑拿天”将会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如何平安怡然地度过这个苦夏,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中医科李长生主任带来不少好建议。
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入伏,天气炎热,人们的情绪容易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因空调或电风扇的过度使用而导致的中风在此时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此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春夏养阳,夏季养心。
小暑、大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正所谓“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们容易觉得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除此之外,天气越来越热,更要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房间内外温差不宜太大。室温保持在27℃左右,不宜太低,避免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养生祛湿 注意饮食
夏天多暑多湿,小暑尤甚,最常见干热风。人往往感到头重闷疼,容易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要多注意保养,以防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因此,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可以起到清湿热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平时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在高温酷暑下人体水份流失得比较快,且体内容易“生火”,需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所以夏季食谱应注重清热降火,如何平安度过“小暑+三伏天”,专家推荐饮食关:
苦瓜——祛痱子
进入最热的小暑+三伏天,民间自古便有“苦夏吃瓜”之说。苦瓜,此时食用最有益身体,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
如果感觉自己暑热烦渴,身上长痱子等情况都可以尝试在夏季餐单中加入苦瓜,凉拌、小炒、煲汤都可以。
丝瓜——平痰喘
丝瓜可谓是夏日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手”,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除此之外,如出现痰喘咳嗽、热病烦渴等也不妨试试食用丝瓜来辅助治疗。
冬瓜——增食欲
夏天不爱吃饭咋办?中医认为冬瓜能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由于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人群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冬瓜具清热解暑功效,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能够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同时也起着清热消暑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黄鳝——除风湿
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最为滋补。黄鳝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另外,夏季是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缓解期,吃些黄鳝还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鸭肉——消水肿
“大暑老鸭胜补药”。人们常言“鸡鸭鱼肉”四大荤,鸭肉蛋白质含量比其他畜肉含量高得多,脂肪含量却低很多。中医认为,鸭属水禽,由于生长在水边,肉味甘微咸,性偏凉,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生热者食用。小暑食用鸭肉,不会过于肥腻,性质偏凉,不会引起上火等问题。
专家简介
李长生
李长生,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中医科 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近30年,擅长:潜心于中医药对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胃肠病、糖尿病等内科杂病的防治研究。尤其对中风病、血管性痴呆、脑萎缩、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眩晕、头痛、冠心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的辩证论治颇有建树。
门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
健康山东
18点-19点首播
23点-24点重播
济南调频91.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