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科研研究
重视科研研究 |
李教授认为科研工作是发展中医学,提高其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无论理论文献研究、临床研究,还是动物实验研究,都是使一门学科逐渐成熟起来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他十分重视科研研究,以科研促临床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李教授依据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中西医学对该病的研究成果,提出肾精亏虚、瘀血阻络是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并确立了补肾填精、化瘀通窍的治法,总结出“首乌益智”方剂,并研制成胶囊制剂。首乌益智胶囊现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获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制剂注册批件,获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分别从临床疗效观察及药效学、药物作用靶点及毒理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项目课题已分别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山东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结题1项;在研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一项。于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李教授在实践中提出了脑梗死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据此确立活血益气、化瘀通络为治法,精选药物,合理组方,研制出芪丹化瘀胶囊。该方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制剂注册批件。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临床研究表明芪丹化瘀胶囊对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动物试验从该药对自由基、血管内皮功能(ET、NO)、血小板活化(P选择素)、炎症反应(ICAM-1、VCAM-1、)HSP、S100β等作用机制的探讨,揭示了该药对脑梗死的多靶点、多环节、多部位联合作用机制。已于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目前该课题已按照计划书内容顺利完成结题。
研制的化瘀通脉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李教授提出的“血瘀痰阻为该病病机,化瘀通脉、祛痰健脾为其治法”的正确性。该制剂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制剂注册批件和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临床研究表明化瘀通脉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显著,实验证明该药对细胞粘附分子、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水平有调节作用。已发表论文2篇。该课题已按照计划书内容顺利完成,待结题。
李教授认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阴虚为本,血瘀水泛为标,据此确立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以生脉散为基础,汲取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精心选择药物制成生脉养心颗粒,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制剂注册批件。完成的山东省保健委员会资助项目“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脏彩超相关性的研究”,首次将心脏彩超、BNP及六分钟步行试验等客观指标引入到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宏观辨证中,验证了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的内在相关性,为临床中医辨证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中生脉养心颗粒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再次印证了相关性研究的科学性、准确性。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该课题已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李教授认为证候要素和应证组合理论为病证结合的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证候要素辨证方法既便于临床研究实施,又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圆机活法。缺血性脑卒中证侯要素辨证应用与综合优化方案是提高疗效的前提,立题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已初步明确了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证候要素的应证组合规律,并筛选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中药,为中风病优化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